氨氮离子传感器(WQS-AN-485-UI系列)

产品描述


1、规格参数



2、产品尺寸



3. 使用步骤


3.1.电极的活化


使用前电极需在去离子溶液中通电活化 6 小时以上。 干放的电极需活化后才能使用。


3.2.电极的标定校准


仪表出厂前一般已做标定,用户可直接投入使用。 

标定时建议使用两点法标定,通常先用 1.000ppm 标准液标定第一点,然后用 10.000ppm 标准液标定第二点确定斜率。

电极应在新鲜的标准液中校准,标准液可设定,第二点标准液应大于待测溶液。 建议用户每 1 个月标定一次。


标定步骤如下图:


3.3.电极安装


电极一般建议选择流通槽安装,测量更稳定,更精准。 

管道安装时,15°-165°为合法安装区域,其余为错误安装区域。


安装方式如下图:



1)沉入式安装:


电极的引线从不锈钢管里穿出,电极顶部的 3/4 螺纹与不锈钢 3/4 螺纹用生料带相连接。确保电极顶部及电极线不进水。 


(2)管道安装:


通过电极 3/4 的螺纹与管道相连接。


4. 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


4.1.出厂默认通讯参数

通讯波特率:9600(默认) 

数据停止位:8 

停止位位数:1 

奇偶校验位:无 

地址:1(默认)


4.2.上位机发送格式



4.3.功能码说明 


支持 03,06,16 等常用功能码,输出寄存器在双字数据写操作或批量写入多个数据时, 使用 16 功能码。


03    读单个或多个寄存器

06    写单个寄存器

16    写多个寄存器


5. 校正说明


5.1.校正前


在校正前给传感器写入零点校正的值(即第一点的值)和斜率校正的值(即第二点的值) 

 若零点校正的值为 1.000ppm,则向 0x36 寄存器写入数据 0x3F 80 00 00,

 发送指令:01 10 00 36 00 02 04 00 00 3F 80 60 C1 


若斜率校正的值为 10.000ppm,则向 0x38 寄存器写入数据 0x41 20 00 00, 

发送指令:01 10 00 38 00 02 04 00 00 41 20 C0 95


5.2.开始校正


第一步: 

电极清洗擦干,放入第一点校正液 1.000ppm 内,发送指令 01 03 00 66 00 01 64 15 

读 0x66 寄存器内测量 AD 值,待测量 AD 值稳定后,向 0x 3E 号寄存器内写入确认校正的指令:

发送指令:01 06 00 3E 00FF A8 46


第二步:

电极清洗擦干放入第二点斜率校正液 10.000ppm 内发送指令 01 03 00 66 00 01 64 15 

读 0x66 号寄存器内测量 AD 值,待测量 AD 值稳定后,向 0x 3F 号寄存器内写 入确认校正的指令: 

发送指令:01 06 00 3F 00 FF F9 86


6. 电极接线



请仔细按照说明书接线,错误的接线将导致产品的完全损坏.。

严禁在所有线缆连接完成之前通电,以免发生危险,在通电之前请务必仔细检查系统所有接线,确认完全正确后方可通电。


7. 产品维护保养


7.1.维护保养和存储


冲洗电极后只能用柔软的纸巾吸干水分,切勿摩擦敏感膜。 

短期储存电极时,必须旋上保护套,保护套内必须含有稀释过的铵离子标准液 (0.0001M 或者 1ppm)浸泡。

如果存储过夜或更长,则应清洗电极,并擦干,然后放进原来的包装内。 

必须保持电缆线接头清洁,不能受潮或进水。 当发现电极上有白色氯化钾晶体积聚时,这一盐态的物质不会影响使用,只需用蒸 馏水漂洗电极去除晶体后吸干即可。


维护频率:


7.2.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



使用时出现测量不准时,一般仪表的故障率较低,主要是电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, 因此需检查电极是否在良好状态。 

而电极也不易损坏,一般是敏感膜破损,结垢,参 比中毒,堵塞等,应及时维护保养或更换。 

仪器显示值过大、过小或无变化时,检查电极与仪表连接线或接头是否完好。


Modbus 故障排除:





关于我们
扫一扫,关注我们最新消息扫一扫,关注我们最新消息
联系我们
0752-5571198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00-18:00

联系人:王经理

手机:13542776119

邮件:kenflo.lw@qq.com

地址:惠州市大亚湾西区龙海二路32号景乐园商务大厦2栋803室

底部导航
从2013年开始,一直专注于智慧工业,团队成员由泵与风机专家、电气控制专家和物联网专家组成,尤其擅长水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、真空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、供水机组及其控制系统、空压机、鼓风机的控制系统,采用物联网技术和WEB4.0技术,结合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,实现工业设备的智慧物联网,推进智慧工业。